作為一個在臺北巷弄裡鑽了十幾年,把體重獻給這座城市的老饕,談到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,我真的有很多故事和口袋名單可以分享。那些米其林星星當然耀眼,但真正讓我心心念唸的,往往是轉角不起眼小店裡的那一碗湯、那一口炸物,或是深夜裡依然人聲鼎沸的夜市攤位。
我知道大家在找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時,常常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名店列表,或者就是一堆米其林摘星指南。沒錯,那些是經典,但臺北的美味,哪止這些?今天,我就用我這副吃出來的好胃口,親身踩點無數次的經歷,來跟你聊聊我心中那份更接地氣、更煙火氣,也更能代表臺北日常美味的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。我會盡量避開那些已經被講爛的(除非真的無法繞過),多分享一些我覺得被低估或本地人私藏的寶藏。準備好了嗎?我們開吃!
目錄
牛肉麵 - 臺北的靈魂湯麵

- 名稱: 牛肉麵 (Niúròu Miàn)
- 特色與亮點: 這碗麵,簡直是臺北的靈魂!湯頭是精髓,變化多端:紅燒的濃鬱辛香、清燉的醇厚鮮美、番茄的酸甜開胃。麵條有粗有細有寬,牛肉塊講究軟嫩入味,牛筋要Q彈黏嘴。一碗好的牛肉麵,湯、肉、麵三者要完美平衡,讓人喝光最後一滴湯才罷休。這就是為什麼它常在各種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上名列前茅!
- 推薦理由: 滋味深厚,變化豐富,最能代表臺北的庶民美食精神。從百元小店到千元名店都有頂尖水準,豐儉由人。一碗下肚,飽足感與幸福感同時爆棚。
- 搭配建議: 一定要配酸菜!店家自製的酸菜是點睛之筆,解膩提鮮。點盤小菜如豆乾、海帶或花幹也很搭。敢吃辣的,加點牛油辣渣,風味更上一層樓。(我自己習慣先喝幾口原湯,再加酸菜和辣油,體驗層次變化。)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林東芳牛肉麵 (老店遷址後風味見仁見智,但仍是經典代表)
- 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安東街4-3號 (八德路二段附近)
- 價格區間: 小碗約 NT$200 - NT$250,大碗約 NT$250 - NT$300。花幹必點!
- 個人私房推薦(非紅燒派): 桃源街老王記牛肉麵的清燉牛肉麵 - 湯頭清澈卻極富深度,牛肉軟嫩。地址:臺北市中正區桃源街15號。價格區間: NT$180 - NT$220。
店家名稱 | 湯頭特色 | 推薦必點 | 地址區域 | 價格區間 (NT$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林東芳牛肉麵 | 藥膳香氣濃鬱,溫潤醇厚 | 牛肉麵(半筋半肉)、花幹 | 中山區 (近八德路) | 200 - 300 | 老字號代表,湯頭獨特,用餐環境較擁擠 |
永康牛肉麵 | 紅燒濃厚,豆瓣香突出 | 紅燒牛肉麵、粉蒸排骨 | 大安區 (永康街) | 220 - 280 | 觀光客多,味道穩定紮實 |
劉山東牛肉麵 | 清燉湯頭鮮美清澈 | 清燉牛肉麵、蔥燒餅 | 中正區 (開封街) | 150 - 200 | 老店,CP值高,環境陽春 |
桃源街老王記 | 清燉湯頭醇厚回甘 | 清燉牛肉麵 | 中正區 (桃源街) | 180 - 220 | 清燉派代表,簡單純粹的美味 |
穆記小吃店 | 紅燒溫和帶點番茄甜香 | 斤餅包牛肉、紅燒牛肉麵 | 信義區 (吳興街) | 180 - 250 | 斤餅包牛肉是一絕,牛肉麵水準之上 |
牛店精燉牛肉麵 | 湯頭清澈極鮮,可選濃度 | 滿漢牛肉麵 (多種部位一次滿足) | 萬華區 (昆明街) | 250 - 350 | 西門町隱藏好店,口味精緻,價格稍高 |
鹹豆漿 - 早餐界的狂想曲

- 名稱: 鹹豆漿 (Xián Dòujiāng)
- 特色與亮點: 沒喝過鹹豆漿的外地朋友,第一次看到可能會滿臉問號:「豆漿...可以是鹹的?」沒錯!這就是臺北(或者說臺灣)早餐店的特色魔術。熱騰騰的豆漿沖入醋(或特製滷汁),瞬間凝結成像豆花般的絮狀物,加上蝦米、菜脯、蔥花、油條,最後淋上一點辣油。口感層次超豐富,鹹、香、鮮、微酸、微辣,還有油條的酥脆,一碗就讓你醒腦!它絕對是挑戰味蕾、體會在地飲食文化的首選,在我個人的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裡,早餐類它必須擁有姓名。
- 推薦理由: 獨特的地方風味,體驗臺北日常早餐文化的精髓。價格親民,風味獨特且令人難忘(愛的人超愛,怕的人敬謝不敏)。是一種充滿生活感的儀式。
- 搭配建議: 絕對要配「燒餅油條」!酥脆的燒餅夾著老油條,單吃香酥,蘸一點鹹豆漿一起吃,更是絕配。再點個蛋餅(蘿蔔絲或九層塔口味不錯)或飯糰,就是超豐盛的臺式早餐組合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 阜杭豆漿(名氣大,品質穩定,但排隊很兇)或 各大市場周邊、巷口的老字號早餐店(如南門市場外、華山市場旁等,口味往往更道地)。
- 推薦店家:和記豆漿店 (在地老店代表)
- 地址: 臺北市松山區信義路四段60之40號 (近捷運信義安和站)
- 價格區間: 鹹豆漿一碗約 NT$35 - NT$45。燒餅油條一套約 NT$35 - NT$45。
- DIY提示: 在家想嘗試?簡易版鹹豆漿步驟: (1) 買無糖熱豆漿;(2) 碗底放少許蝦皮、切碎的菜脯、蔥花;(3) 加一點點醬油、醋(關鍵!約1-2小匙,視豆漿量調整);(4) 沖入滾燙豆漿,馬上會看到凝結;(5) 放上剪小塊的油條,灑點白胡椒粉,淋點辣油。開動!(口感無法完全像店裡,但風味可模仿個六七成)。
大腸包小腸 - 夜市的定番王者

- 名稱: 大腸包小腸 (Dàcháng Bāo Xiǎocháng)
- 特色與亮點: 逛夜市如果沒吃這個,別說你去過!這就是夜市小吃界的扛霸子。碳火烤得滋滋作響的糯米腸切開,夾入同樣烤得香噴噴、油脂豐腴的臺式香腸(有時還有蒜味或高粱酒口味)。基本款就這樣,但精髓在配料:酸菜、薑片、蒜片、小黃瓜條是靈魂,加上醬油膏、甜辣醬或辣椒醬。一口咬下,軟糯的米腸、彈牙爆汁的香腸,配上解膩的酸脆配料和鹹甜醬汁,完美融合!熱量爆表,但幸福感也爆表。不論哪個版本的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,夜市小吃部分它絕對穩坐前三。
- 推薦理由: 經典夜市組合,方便拿取邊走邊吃,風味濃鬱飽足感十足。價格實惠(約NT$60-80),最能體驗臺北夜市熱鬧氛圍的美食之一。那股碳烤香氣,實在難以抗拒。
- 搭配建議: 當然是配夜市裡的飲料!古早味紅茶、冬瓜茶,或是來杯清爽的檸檬愛玉、百香果冰沙都很棒。想再吃點別的,可以搭個鹽酥雞或地瓜球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各大夜市名攤! 士林夜市(郭家蔥油餅旁那攤歷史悠久)、饒河夜市(入口處幾家都不錯)、寧夏夜市(也有幾家老攤)。重點看炭火旺不旺、排隊人多不多(通常是好吃的指標)。
- 推薦店家:士林夜市 昇記大腸包小腸
- 地址: 臺北市士林區基河路101號(士林夜市廟口區域)
- 價格區間: 約 NT$65 - NT$75 / 份。通常可選原味、蒜味、黑胡椒香腸,配料給得很大方。
胡椒餅 - 炭火烘烤的爆汁肉餡球

- 名稱: 胡椒餅 (Hújiāo Bǐng)
- 特色與亮點: 圓鼓鼓、外觀樸實無華的小圓餅,卻是炭火直烤的功夫點心。餅皮外層烤得金黃酥脆,帶著芝麻香,咬開瞬間要小心!裡面是滾燙、飽滿多汁的蔥肉餡(通常是豬前腿肉),伴隨濃鬱的黑胡椒辛香氣味撲鼻而來。有些店家還會加入三星蔥,增添甜味。那種餅皮的焦香酥脆、肉餡的鮮甜帶勁、胡椒的微辣暖胃,加上燙口的肉汁,實在過癮。饒河夜市的福州世祖胡椒餅名氣響叮噹,常常大排長龍,但值得一試。
- 推薦理由: 現烤出爐的風味無敵,外酥內爆汁的口感體驗獨特。胡椒香氣提味暖胃,非常適合稍微涼一點的夜晚。是臺北夜市小吃的精緻代表。
- 搭配建議: 因為口味較重(胡椒鹹香),很適合搭配清爽的飲品,像是青草茶、麥茶或無糖茶類解膩。當作點心單吃就很滿足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福州世祖胡椒餅 (饒河夜市)
- 地址: 臺北市松山區饒河街249號前 (饒河夜市中段)
- 價格區間: NT$55 - NT$60 / 個。排隊是常態! 建議一進夜市就去排,買完再逛。下午通常就開了。
滷肉飯 - 飄香全臺的國民飯

- 名稱: 滷肉飯 (Lǔròu Fàn)
- 特色與亮點: 別小看這碗簡單的飯!它是臺灣的國民美食靈魂。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,淋上慢火細燉、醬香濃鬱的滷肉燥(通常是切小塊的五花肉或豬頸肉)。滷汁的學問大了去:醬油、糖、油蔥酥是基底,各家秘方不同,有的帶點膠質黏唇,有的偏甜,有的鹹香突出。好的滷肉飯,肉燥肥瘦比例適中,肥肉入口即化不油膩,瘦肉軟爛入味,滷汁鹹甜適中,能完美包裹每一顆飯粒,讓人忍不住扒光整碗飯。在探索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時,怎能少了這一味?
- 推薦理由: 最經典的臺灣味,便宜又大碗(通常 NT$30-50 一碗),飽足感強。看似簡單,卻最能體現店家功夫深淺。是臺北人日常最親切的味道。
- 搭配建議: 絕對要配一碗「滷筍絲」或「滷白菜」,還有「滷蛋」、「油豆腐」!再來碗清爽的「排骨湯」或「蛤蜊湯」平衡一下。就是最道地的臺式套餐組合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天天利美食坊 (西門町,觀光客多但味道經典)
- 地址: 臺北市萬華區漢中街32巷1號
- 價格區間: 滷肉飯小碗約 NT$35,滷蛋 NT$15,油豆腐 NT$15,蚵仔煎也出名。個人覺得偏甜一點點,但很標準。
- 個人私房推薦(更愛肉燥版): 小王煮瓜(原小王清湯瓜仔肉)- 他的黑金滷肉飯用的是肉燥(絞肉),色澤深黑油亮,醬香濃鬱獨特,配招牌清湯瓜仔肉(醃冬瓜燉肉湯)超棒!地址:臺北市萬華區華西街17-4號(華西夜市內)。價格:滷肉飯 NT$45,清湯瓜仔肉 NT$75。這家是我心頭好!
店家名稱 | 特色風格 | 推薦搭配 | 地址區域 | 價格區間 (NT$) | 備註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天天利 | 滷肉飯(小丁肉)、偏甜 | 半熟蛋滷肉飯、蚵仔煎 | 萬華區 (西門町) | 35 - 50 | 觀光名店,口味標準,用餐環境較擠 |
小王煮瓜 | 黑金滷肉飯 (肉燥)、醬香濃 | 清湯瓜仔肉、滷白菜 | 萬華區 (華西街夜市) | 45 (飯) - 75 (湯) | 米其林必比登推薦,肉燥香氣特殊,湯頭鮮美 |
矮仔財滷肉飯 | 北投老店,滷肉膠質濃厚 | 滷豆腐、滷蹄膀 | 北投區 (新市街市場) | 40 - 60 | 市場內人氣王,開店前就排隊,環境傳統 |
今大滷肉飯 | 三重名店,滷肉肥而不膩 | 滷筍絲、滷白菜、各式滷味 | 三重區 (自強路) | 30 - 40 | 滷肉偏肥但處理得當超下飯,CP值高 |
黃記滷肉飯 | 古亭老店,口味鹹香適中 | 排骨湯 | 中正區 (汀州路) | 30 - 40 | 在地人愛店,簡單家常好味道 |
富霸王豬腳 | 雖以豬腳聞名,其滷肉飯也極佳 | 必點豬腳(腿庫/中段) | 中山區 (四平街商圈) | 40 - 50 | 滷汁香濃,配豬腳的膠質更是一絕 |
蚵仔煎 - 鐵板上的海洋鮮味

- 名稱: 蚵仔煎 (É-ā-jiān / Kézǎi Jiān)
- 特色與亮點: 這道源自閩南的小吃,在臺北夜市發揚光大。碩大肥美的鮮蚵(牡蠣)是主角,倒在炙熱鐵板上,淋上地瓜粉漿(太白粉水),打顆蛋,豪邁地撒上大量青菜(通常是小白菜或茼蒿)。師傅熟練地翻煎,讓邊緣形成微焦酥脆的「赤赤」感,中間的粉漿則呈現透明軟Q的口感。最後淋上特調的粉紅醬汁(甜辣醬基底),酸甜鹹香,完美襯託蚵仔的鮮美。重點是蚵仔要新鮮飽滿,沒有腥味,吃起來才會過癮。
- 推薦理由: 海陸食材(海鮮+蛋+蔬菜)與粉漿的完美結合,口感豐富(鮮、嫩、Q、脆)。醬汁是靈魂,酸甜開胃。是夜市裡最具代表性的海味小吃之一。
- 搭配建議: 夜市裡當然邊走邊吃最道地!或是點碗魷魚羹、肉羹湯搭配。若要坐下來吃,點個炒米粉也不錯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各大夜市靠海鮮攤位新鮮的! 寧夏夜市、圓環邊蚵仔煎、士林夜市都有名攤。觀察蚵仔大小和顧客量。
- 推薦店家:寧夏夜市 圓環邊蚵仔煎
- 地址: 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46號 (寧夏夜市內)
- 價格區間: 約 NT$70 - NT$85 / 份。用料實在,蚵仔新鮮飽滿,醬汁調得好。
筒仔米糕 - 蒸籠裡的古早味

- 名稱: 筒仔米糕 (Tǒngzǐ Mǐgāo)
- 特色與亮點: 用竹筒或金屬筒狀模具蒸出來的米糕,充滿懷舊氣息。糯米事先拌炒過醬汁和配料(香菇、肉燥、蝦米、油蔥酥),放入筒中蒸炊。蒸好倒扣出來,形狀像個小杯子,糯米飯粒粒分明卻又黏糯入味,散發著醬油和油蔥的香氣。上面通常會放一片滷得入味的瘦肉或五花肉,再淋點甜辣醬。口感紮實有飽足感,是古早味點心的代表。
- 推薦理由: 承載懷舊風味,口感香Q紮實。吃一個就很有飽足感。相較於其他小吃,是比較「文靜」但滋味深厚的選擇。
- 搭配建議: 傳統會配一碗「四神湯」(用淮山、蓮子、茯苓、芡實等中藥材燉煮豬肚或小腸的溫補湯品),清爽解膩又養生。單吃或配碗肉羹湯也行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臺北橋頭筒仔米糕 (延三夜市老字號)
- 地址: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三段41號
- 價格區間: 筒仔米糕約 NT$40 - NT$50 / 個。四神湯約 NT$50 - NT$60 / 碗。用餐環境很有古早味。
甜不辣 - 關東煮的在地進化版

- 名稱: 甜不辣 (Tiánbùlà)
- 特色與亮點: 這可不是日本關東煮!臺北的甜不辣自成一套體系。主角是各種形狀的魚漿製品(條狀、片狀、塊狀),經過油炸定型,再放入特調的深色醬汁(通常用蘿蔔高湯、醬油、糖等熬煮)中持續滾煮入味。配料常見的有白蘿蔔、油豆腐、豬血糕、貢丸、水晶餃等。吃的時候,老闆會把料撈起來剪成適口大小,淋上醬汁,並附上一小碗煮食材的「湯」(精華所在!)。魚漿製品口感Q彈,吸飽鹹甜醬汁,白蘿蔔燉得軟爛入味,最後喝口熱湯,完美收尾。想要一份溫暖又有嚼勁的小點,選它就對了。
- 推薦理由: 食材多樣,口感豐富,一碗就能吃到多種滋味。醬汁鹹甜濃鬱,熱湯暖心暖胃。是下午點心或宵夜的好選擇。價格實惠(約NT$60-80一碗),CP值高。
- 搭配建議: 單吃一碗甜不辣就很滿足。喜歡重口味的可以加點辣椒醬。若當正餐,隔壁攤買個乾麵搭配也不錯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賽門甜不辣 (西門町老店,觀光客多但穩定)
- 地址: 臺北市萬華區西寧南路95號(近開封街)
- 價格區間: 綜合甜不辣約 NT$70 - NT$80 / 碗。湯喝完可以續(但要開口問)。
- 個人更愛: 很多市場裡的無名攤位其實更驚豔,例如南門市場外圍或東門市場內的老攤子,醬汁風味更獨特。
地瓜球 - 夜市裡的黃金小炸彈
- 名稱: 地瓜球 / QQ球 (Dìguā Qiú)
- 特色與亮點: 夜市裡總少不了那金黃誘人、香氣四溢的攤位!地瓜蒸熟壓泥,混合地瓜粉揉成團,再捏成小球下油鍋炸。厲害的攤家會反覆按壓,讓地瓜球在油鍋裡膨脹得像顆乒乓球,形成外層極度酥脆、內裡空心的神奇口感。咬下去「喀滋」一聲,接著是地瓜天然的香甜味。有些還會加入芋頭做成雙色球(芋頭球),或包入起司內餡。剛炸好熱騰騰時吃,那種酥脆感和地瓜香,是難以抗拒的邪惡小點心!每次寫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想到夜市,絕對不能漏掉它。
- 推薦理由: 現炸現吃,香酥空心口感獨一無二。地瓜甜味自然,價格便宜(小份約NT$30-50)。是逛夜市時邊走邊吃、滿足甜食胃的首選。
- 搭配建議: 純粹的點心,邊逛邊吃最適合。買一杯無糖茶或果汁解解膩就好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各大夜市排隊現炸攤! 觀察油鍋溫度、老闆按壓的技巧和排隊人潮(新鮮度保證)。師大夜市、南機場夜市、臨江街夜市都有名攤。
- 推薦店家:南機場夜市 好吃炸雞 (他們的地瓜球超有名!)
- 地址: 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二段307巷內 (南機場夜市裡)
- 價格區間: 小份約 NT$35 - NT$40,大份約 NT$60 - NT$70。常常要排隊,但值得!
刨冰 - 夏日消暑的華麗樂章
- 名稱: 刨冰 (Bàobīng) / 剉冰 (Cuòbīng)
- 特色與亮點: 臺北的夏天又悶又熱,這時來一碗堆得像小山、配料滿滿的刨冰,簡直是救贖!傳統是用機器刨出細緻如雪的冰花,淋上各色糖漿(黑糖、焦糖、酸梅、鳳梨等)。但臺北的刨冰早已進化成華麗的藝術品!從經典的「紅豆牛奶冰」、「八寶冰」,到加入新鮮水果的「芒果冰」、「草莓冰」,再到創意路線的「抹茶紅豆白玉冰」、「芋泥瀑布冰」、「珍珠奶茶冰」等等。重點是配料要豐富且質感好:大顆飽滿的萬丹紅豆、煮得綿密的花生或芋頭、手工小湯圓、粉粿、仙草、愛玉、布丁...琳瑯滿目。一口沁涼,暑氣全消!雖然四季皆宜,但夏天絕對是刨冰的巔峰時刻。
- 推薦理由: 夏日消暑聖品,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。配料組合千變萬化,可以依照喜好選擇。價格範圍廣,從平價冰店到精緻冰鋪都有。
- 搭配建議: 刨冰本身就是主角!頂多再點杯古早味紅茶或青草茶。有些冰店也賣熱甜湯,冬天可以轉戰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傳統經典:龍都冰菓專業家 (廣州街夜市)
- 地址: 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68號
- 價格區間: 八寶冰、水果冰約 NT$80 - NT$100。用料實在,古早味濃厚。
- 創意精緻:朝日冰菓室 (永康街商圈附近)
- 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45號
- 價格區間: 招牌口味如抹茶紅豆白玉冰、伯爵奶茶冰約 NT$150 - NT$220。環境文青,冰品精緻有創意,擺盤美。
- 芒果冰王者:永康街思慕昔 (芒果季限定) - 地址:臺北市大安區永康街15號,價格:新鮮芒果冰約 NT$200+,但芒果品質好,份量大。
- 推薦店家:
冰品型別 | 特色描述 | 經典代表配料 | 推薦體驗重點 | 適合族群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傳統八寶冰 | 細緻刨冰基底淋上糖水(黑糖/焦糖/酸梅等),鋪滿多達8種以上經典配料 | 紅豆、綠豆、花豆、花生、芋頭、粉圓、仙草、愛玉 | 懷舊古早味,配料豐富紮實,價格親民 | 想吃傳統滋味、豐富配料、高CP值者 |
新鮮水果冰 | 以當季水果為主角,豪邁鋪滿刨冰上,淋上煉乳或水果醬汁,視覺效果震撼 | 芒果冰、草莓冰、西瓜冰、綜合水果冰 | 感受水果的自然鮮甜與多汁,季節限定風味 | 水果愛好者、追求新鮮感、喜好華麗視覺效果者 |
日式抹茶冰 | 使用高品質日本抹茶粉製作淋醬或冰磚,搭配紅豆、白玉湯圓、抹茶凍等經典組合 | 抹茶醬/冰、蜜紅豆、白玉、抹茶凍、煉乳 | 抹茶風味的層次感(苦澀與甘甜平衡) | 抹茶控、喜歡精緻和風口味者 |
創意特色冰 | 結合流行元素或特色食材,如珍珠奶茶、芋泥、豆漿、布丁等,變化無窮 | 珍珠奶茶冰、芋泥瀑布冰、豆花冰、布丁牛奶冰 | 新奇口味組合,IG打卡熱點 | 喜歡嘗鮮、拍照打卡、熱愛特定創意口味者 |
古早味四菓冰 | 簡單的刨冰淋上濃鬱香蕉油風味的糖水,配料通常較少(或僅加一點點) | 糖漬鳳梨、李鹹、粉粿(有時有) | 濃鬱懷舊香蕉油香氣,簡單純粹的兒時記憶 | 懷舊派、喜歡單純古早味者 |
雞排 - 邪惡的臺式炸物代表
- 名稱: 雞排 (Jīpái)
- 特色與亮點: 說到臺式炸物,雞排絕對是無冕王!一大塊去骨雞胸肉,厚實飽滿,經過醃製入味後,裹上特調的粉漿(有的酥脆,有的帶點顆粒感),下油鍋炸得金黃酥脆。咬下去,先是「卡啦」的脆皮聲,接著是鮮嫩多汁的雞肉,醃料的香氣(蒜香、辣味、起司等)隨之而來。臺北的雞排文化非常發達,口味眾多:原味、蒜味、辣味、梅粉、海苔、起司、甚至還有裹上餅乾碎的特殊口味。每家名店都有自己的醃料秘方和裹粉技巧,追求的就是那口極致的酥、香、嫩、juicy!在我看來,雞排絕對是「臺北美食排行榜」上最具代表性的邪惡宵夜之一!(偶爾放縱一下嘛...)
- 推薦理由: 份量十足飽足感滿分,滿足大口吃肉的慾望。口感層次豐富(外酥脆內多汁)。口味選擇多樣化。宵夜良伴!
- 搭配建議: 經典配冰涼的臺式啤酒或汽水。配杯去油解膩的無糖綠茶、烏龍茶也不錯。鹽酥雞攤買的話,當然順便點甜不辣、花枝丸、四季豆、銀絲卷等炸物一起享用。
- 實用資訊:
- 推薦店家:
- 派克雞排 (連鎖,品質穩定,脆皮口感佳): 全臺北多家分店,找離你近的即可。價格區間:NT$75 - NT$85 / 片。
- 師園鹽酥雞 (師大夜市老店,蒜味出名): 臺北市大安區師大路39巷14號。價格區間:蒜味雞排約 NT$80 - NT$90。記得點炸蒜頭!
- 惡魔雞排 (體積超大厚實,號稱會噴汁): 全臺北多家分店(如士林、公館)。價格區間:約 NT$90 - NT$100 / 片。個人覺得名氣大於實質(皮太厚肉醃得不夠透),但喜歡厚實肉感的可試。
- 私心推薦: 住家附近或公司樓下,看起來不起眼但總有人排隊的小攤,常常才是寶藏!
- 推薦店家:
Q:臺北這麼多夜市,哪一個夜市美食最集中、最有代表性?
A:哇,這真是大哉問!每個夜市都有特色啦。寧夏夜市 我覺得是小吃精緻度最高的,很多老字號名攤,長度不長但密度高,觀光客也多但東西確實有水準(像我們上面提的蚵仔煎)。饒河夜市 規模大,觀光氣息濃,兩旁店面中間攤位,有名的胡椒餅、藥燉排骨都在這,選擇超多樣,但人也爆炸多。士林夜市 範圍超大,分成好幾區(廟口、陽明戲院、基河路),歷史最悠久,觀光客最多,能找到幾乎所有臺灣小吃,但品質參差,記得往廟口或市場裡面鑽。南機場夜市 在地人超愛,CP值高,像我們說的地瓜球、水餃、芋頭大王都很有名,環境較傳統但味道實在。臨江街夜市 (通化夜市) 比較混合型,有小吃也有服飾,靠近信義區,下班後人很多,像我們說的米粉湯、鹹水雞、愛玉冰都不錯。簡單說:想吃精緻去寧夏;想大規模逛吃去饒河;體驗最大最知名去士林;找在地高CP值去南機場;信義區附近方便去臨江街!第一次來臺北,寧夏或饒河會是比較安全的選擇。
Q:臺北有沒有適合一個人吃飯,又不會尷尬的平價美食推薦?
A:當然有!臺北一個人吃飯超方便。首推 「滷肉飯/肉燥飯」套餐!像前面提到的天天利、小王煮瓜、黃記滷肉飯等,點碗飯、配個湯、加顆蛋或豆腐,輕鬆解決一餐,價格百元上下,位置通常也適合單人坐。牛肉麵店 也是好選擇,像是林東芳、永康、桃源街老王記這類店,專心吃麵喝湯就好。想吃麵點,可以去 「切仔麵」或「乾麵」店,點碗湯麵或乾麵,配點黑白切(豬舌、嘴邊肉、油豆腐等),豐儉由人。想清爽點,涼麵店 夏天很棒,像南機場的秀昌水餃涼麵。日式拉麵店 本來就設計給一個人吃(很多店還有一人隔間)。想快速方便,百貨公司 美食街 選擇也多。各大市場的攤位,像是南門市場、東門市場裡面,很多麵飯小吃攤都可以一個人自在吃。其實臺北很多小吃店都是單人友善,放心去吃吧!
Q:上面推薦的美食,有沒有哪種味道外地人可能會不習慣?該怎麼嘗試比較好?
A:嗯... 最有挑戰性的應該是 「鹹豆漿」!那個凝結的豆花狀和帶點酸鹹的味道,跟一般甜豆漿反差超大,第一次見真的會愣住。建議抱著開放的心態,先試一小口體驗那特別的「鮮」和「鹹香」,別馬上期待它是豆漿味。可以配著燒餅油條吃,綜合一下口感。「豬血糕」 也是,名字和樣子有點嚇人,但其實本身沒啥強烈味道,就是米血糕的口感,通常裹上花生粉和香菜,吃起來香香糯糯的,敢吃內臟類的人通常接受度較高。「臭豆腐」 當然是聞起來嚇人,但炸得酥脆配泡菜很好吃(清蒸的發酵味更重)。建議從 「麻辣臭豆腐」或「酥炸臭豆腐」 入門,有醬料和配菜掩蓋氣味。至於 「蚵仔」,如果不習慣海鮮的鮮味或口感(特別是生蚵蚵仔麵線那種),可以從熟食的蚵仔煎或蚵仔酥開始嘗試。總之,找個人氣旺的店(代表處理得好、食材新鮮),從少量開始嘗試,配著熟悉的飲料或食物一起吃,通常比較容易接受這些獨特的臺灣味!記得,很多味道習慣了之後會上癮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