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~今天起了個大早,跑去熟悉的傳統市場,空氣裡都是泥土跟青菜特有的鮮味。那個專門賣葉菜類的阿伯,攤子上堆滿了綠油油的油菜,帶著清晨的露水,葉片又厚又亮,莖幹筆直飽滿。他看我過來就笑:「少年欸,今天這批讚啦!自己園子裡剛摘的,保證沒噴什麼藥,煮起來超甜的啦!」聽到「超甜」兩個字,我眼睛都亮了,二話不說馬上挑了一把最肥美的帶回家。你們知道嗎?這種當季的油菜,那種獨特的、微微帶勁的甘苦風味,是很多進口高麗菜沒辦法比的臺灣在地好滋味!
老實說,以前我也覺得油菜嘛,不就是過年圍爐火鍋裡燙一下、或是炒個薑絲蒜末的家常菜?有啥特別好研究的?欸,這想法真是大錯特錯!後來自己開始認真摸索臺灣在地蔬菜,特別是這種冬天盛產的寶貝,才發現它的變化比我想像的多太多啦!從最簡單的快炒、到花點時間的燉煮、甚至做成開胃小菜,油菜料理的舞臺超乎想像的廣!而且重點是,它真的「俗又大碗」,營養價值還高得很!
目錄
蒜香快炒清甜油菜:3分鐘上桌的綠意美味
食譜名稱:蒜香快炒清甜油菜
這道絕對是我家冰箱常備菜!下班累得像條狗,只想快點有熱菜上桌時,它永遠是我的救星。做法單純到不行,但那個鑊氣和蒜香,配上油菜本身的甜味,真的會讓人扒掉一大碗白飯。簡單,卻最能吃出食材的本質。
食材(約 2-3 人份):
- 新鮮油菜:1大把(約 400-500公克,挑葉片完整、莖部肥厚紮實的,這是甜味的關鍵!)
- 蒜頭:4-5瓣(喜歡蒜味重的可以多加幾瓣,拍的比切的味道更奔放)
- 薑:1小段(約拇指大小,切細絲或薄片,提味去寒)
- 食用油:1.5 大匙(我用苦茶油或葵花油,發煙點高適合快炒)
- 鹽:適量(約 1/2 ~ 3/4 小匙,邊試邊調整)
- 米酒或水:1 大匙(幫助鍋氣降溫,讓菜快熟保持清脆)
- 糖:1小撮(真的只要一點點,引出油菜的天然甜,太多就毀了)
做法:
- 備菜是關鍵:先把油菜一葉葉剝開,仔細清洗,特別注意靠近根部泥土多的地方。莖比較粗的地方,我會用指甲輕輕掐一下,太老的就稍微削掉一點外皮,然後把莖和葉分開。莖斜切成段(比較易熟且入味),葉子切大段。蒜頭拍扁去皮(懶得拍就用切的,但香味差一點),薑切絲。重點提醒:莖葉分開處理,是保持口感清脆的不二法門!
- 熱鍋爆香:炒鍋燒到「夠熱」,看到微微冒煙的程度,倒入油。油稍微熱了就馬上放進蒜頭和薑絲,用中火爆香,炒到蒜頭邊緣開始變金黃色,香氣整個衝出來就對了!(小心別焦了,焦了會有苦味,整鍋毀掉)
- 先下菜梗:把切好的油菜莖段丟進去,快速翻炒大約 30 秒到 1 分鐘(看火力大小和莖的粗細),讓它稍微軟化。
- 再下菜葉調味:接著把油菜葉子全部倒進去,火力可以轉中大火。快速翻炒幾下,看到葉子開始變軟、顏色變得更翠綠時,沿著鍋邊嗆入米酒或水(會聽到「滋~」一聲超療癒!),隨即撒上鹽和那一小撮糖。
- 快速拌炒起鍋:繼續大火快炒,把調味料拌勻,大約再炒個 30 秒到 1 分鐘,葉子都均勻沾裹到油和調味,變得油亮翠綠,莖部也達到你喜歡的脆度(我喜歡還帶點口感),就立刻關火!絕對不能炒太久! 炒過頭葉子會黃掉出水,軟爛沒口感,整盤就毀了。盛盤開動!熱騰騰的蒜香搭配油菜的甘甜,超級滿足。

香菇豆豉燜油菜:鮮香濃鬱的下飯神器
食譜名稱:香菇豆豉燜油菜
有時候心情好,想弄點風味更豐富的菜,這道「香菇豆豉燜油菜」絕對是我的首選。泡發香菇那股獨特的香氣,加上豆豉鹹香甘醇的發酵味,跟油菜簡直是絕配!燜煮過的油菜吸飽了湯汁,變得超級入味,莖部軟而不爛,非常下飯。這道菜冷了也好吃,帶便當超適合!
食材(約 3-4 人份):
- 新鮮油菜:1大把(約 500-600公克,處理方式同快炒:洗淨、莖葉分開、莖斜切段)
- 乾香菇:4-5朵(選厚實香氣足的,泡發後切絲或片,泡菇水留著!這是精華!)
- 豆豉:1大匙(稍微沖洗一下,用刀背稍微拍鬆,香味更容易出來)
- 蒜末:2瓣
- 薑末:1小塊
- 辣椒(可選):1根(切圈,喜歡辣的多放點)
- 調味料:
- 醬油:1大匙(我用薄鹽醬油,鹹度比較好控制)
- 蠔油:1大匙(增加濃鬱鮮味)
- 糖:1/2小匙(平衡鹹度)
- 白胡椒粉:少許
- 香油:少許(起鍋前加)
- 食用油:1.5大匙
- 泡香菇水 + 清水:約 150-200ml
做法:
- 事前準備:乾香菇用冷水泡軟(至少半小時,溫水快但不夠香),洗淨擠乾水分(別太用力),去蒂後切絲或片。泡香菇的水沉澱後,取上面清澈的部分備用,超香的! 豆豉稍微沖洗,用刀背稍微拍鬆備用。蒜、薑切末。辣椒切圈(怕辣去籽)。
- 爆香辛香料:鍋燒熱下油,先放入蒜末、薑末、辣椒圈(如果用),用中小火爆炒出香氣。
- 炒香香菇與豆豉:接著放入香菇絲,炒到香菇邊緣有點焦香、香氣更濃鬱。然後加入拍鬆的豆豉,一起翻炒約1分鐘,讓豆豉的香味也釋放出來。
- 下菜梗略炒:放入處理好的油菜莖段,轉中大火,翻炒均勻,讓菜梗稍微吸收鍋中的香氣,大約炒1分鐘。
- 加入調味與湯汁:倒入醬油、蠔油、糖和白胡椒粉,快速翻炒讓菜梗均勻上色。接著倒入泡香菇水加清水(總量約150-200ml,水量大約到鍋中食材的一半高度即可)。
- 燜煮入味:蓋上鍋蓋,轉小火燜煮約 3-4 分鐘,讓菜梗變軟並吸收湯汁。
- 放入菜葉燜熟:掀蓋,放入油菜葉子,用筷子或鍋鏟輕輕翻拌,讓葉子浸到湯汁。再次蓋上鍋蓋,小火燜煮約 2-3 分鐘,或直到葉子變軟熟透。這時可以試試味道,不夠鹹加點醬油或鹽,太鹹加點糖或水調整。
- 收汁增香:開啟鍋蓋,轉中大火稍微收一下湯汁(不用收太乾,留點湯汁拌飯超讚!),灑上少許香油提香,翻拌均勻即可關火盛盤。濃鬱的香菇豆豉香氣包裹著軟嫩入味的油菜,實在太下飯了!

古早味油菜鹹:阿嬤手路的記憶醃菜
食譜名稱:古早味油菜鹹
講到油菜料理,怎麼能錯過我們臺灣古早味的「油菜鹹」(醃油菜心)!這真的是阿嬤那輩傳下來的智慧儲存法。新鮮的油菜經過醃漬,轉化成另一種酸香開胃、鹹甘交融的風味,配稀飯、當小菜,或是拿來炒肉末、炒豆乾,都超級對味!雖然現在超市也有賣現成的,但自己做的,沒有奇怪的新增物,吃起來更安心,味道也更純粹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個做法需要一點點時間等待發酵,急不得哦!
食材(約可做1小罐):
- 新鮮油菜心(粗梗部分尤佳):約 500公克(挑選莖部粗壯肥厚的,葉子可以另外炒來吃)
- 粗鹽:約 30-40公克(約是油菜重量的6-8%)
- 二砂(黃砂糖):1大匙(幫助發酵,增添風味層次)
做法:
- 處理油菜心:仔細清洗油菜,特別是靠近根部容易藏泥的地方。把肥厚的菜心(粗梗)部分連同一點點嫩葉切下來(長度約5-7公分,看你容器大小)。嫩葉部分可以留著快炒。重點:洗淨後務必「徹底瀝乾水分」或用乾淨的布/廚房紙巾擦乾!生水是醃菜失敗的大敵,容易發黴!
- 搓鹽殺青:把擦乾的油菜心放入乾淨、無水無油的大盆或鍋子裡。均勻撒上大部分的粗鹽(留一點點最後用)。開始用手「搓揉」菜心,像幫它按摩一樣,用力搓!搓到菜心變軟、顏色變深綠、體積明顯縮小,並且開始出水。這個步驟很重要,是讓菜心脫除多餘水份並開始入味,至少搓個5-10分鐘。
- 加糖拌勻:加入二砂(黃砂糖),繼續抓拌均勻。
- 重壓出水:將搓揉好的菜心連同滲出的水,一同裝入「乾淨、消毒過、無水無油」的玻璃罐或醃漬容器中(我用玻璃樂扣盒很方便)。盡量壓緊實,讓菜心完全浸泡在出的鹽水中。如果出的水不夠多,無法完全淹過菜心,可以稍微加一點點「煮開放涼的冷開水」(一樣不能有生水!)。最後在最上面輕撒一點點預留的鹽。
- 密封發酵:蓋上「乾淨」的蓋子(或用保鮮膜封好)。先在室溫陰涼處(避免陽光直射)放置半天到一天。
- 冷藏熟成:之後移入冰箱冷藏。每天可以稍微開啟蓋子放一下氣(如果容器密封性很好),並用乾淨無油的筷子稍微翻動一下,讓上下醃得均勻。大約冷藏醃漬 7-10天 左右,味道就會變得很不錯了!顏色會轉為黃綠色,聞起來有自然的酸香氣。記得全程用具都要乾淨無油無生水!這是成功關鍵!
試做小心得:
第一次做時太貪心,鹽放得不夠(怕太鹹),結果第三天就有點可疑的味道飄出來...趕緊整罐倒掉。後來乖乖按比例放鹽,果然就成功了!醃好的油菜鹹,酸香爽脆,真的很開胃。挖一小碟出來,淋點香油,配熱騰騰的地瓜稀飯,就是完美早餐!或者切碎拿來炒絞肉(記得先洗掉部分鹹味),超級下飯!不過說真的,雖然好吃,但自己做一次的量不會太大(冰箱空間寶貴啊),而且等待時間長,適合有閒情逸緻時玩玩看。

油菜的百變舞臺:我的風味實驗筆記
說真的,摸索油菜料理的過程充滿樂趣,它比想像中更耐得住「玩」!除了上面三道經典款,我還試過好多組合,有些超驚喜,有些...嗯,就當累積經驗值啦!跟大家分享我的小筆記:
- 清炒系變化:
- 破布子炒油菜:熱鍋爆香薑絲,加入瀝乾的破布子和一點點破布子汁(鹹度很高,要小心!),再下油菜快炒。破布子獨特的甘醇鹹味跟油菜超搭!但汁千萬別手滑加太多,會鹹到皺眉頭。
- 櫻花蝦炒油菜:蒜末爆香後,加一大把櫻花蝦炒到酥香,再放入油菜快炒。櫻花蝦的濃鬱海味讓平凡的炒青菜瞬間高階起來!超讚的宴客菜。
- 鹹蛋黃炒油菜:蒸熟的鹹蛋黃壓碎,用多一點油小火炒到起泡冒沙,再加入燙過的油菜(莖葉分開燙過,保持脆綠)快速拌勻。金沙包裹青菜的口感很特別,但油量確實比較高,偶爾吃吃還行。
- 湯品好夥伴:
- 油菜鹹雞湯:把上面自製的「油菜鹹」洗掉部分鹹味切段,加入煮好的雞湯(放山雞或仿土雞湯最對味)裡滾一下。湯頭會多了一股層次豐富的酸鹹甘香,非常解膩開胃!冬天的暖心選擇。
- 油菜蕃茄豆腐湯:爆香蒜片,下切塊牛番茄炒軟,加水煮滾,放板豆腐塊,最後加入油菜煮軟。簡單清爽,番茄的微酸帶出油菜的甜。
- 麻油菜湯:薑絲爆香,加水煮滾,放入油菜煮熟,關火前淋上香油和一點點白胡椒粉。超級簡單快速,清腸胃的好選擇。
- 涼拌/漬物新嘗試:
- 油菜心涼拌:挑最嫩的油菜心,洗淨切段,用滾水加點鹽和油快速汆燙(十幾秒就好),撈起泡冰水保持翠綠脆口,瀝乾。用蒜末、醬油、一點點糖、醋、香油拌勻。清脆爽口,夏天必備!但我覺得沒有芥蘭菜心那麼適合涼拌,纖維感稍重一點。
- 試過用做韓式泡菜的方式醃油菜...結果味道很詭異,不推薦!還是老老實實做我們的「油菜鹹」比較對味。

油菜料理調味黃金比例參考(快炒/燉煮通用基礎)
調味料 | 份量參考 | 重點提醒 |
---|---|---|
鹽 | 1/2 - 3/4 小匙 (約2-3g) | 寧少勿多!起鍋前試味再調整,油菜本身會釋放鹹味(尤其燉煮後更明顯) |
糖 | 1小撮 - 1/2 小匙 | 提鮮引甜用,千萬別吃出甜味!尤其搭配破布子/豆豉時更要小心 |
米酒/水 | 1 大匙 | 快炒降鍋氣用,燉煮則視需水量調整 |
醬油/蠔油 | 各1大匙 (燉煮款) | 鹹度主力,用量取決於品牌鹹度。先少放,燉煮後試味再補 |
香油 | 起鍋前淋少許 | 畫龍點睛,香氣層次大升級! |
挑選與儲存的實戰心得:買菜阿嬤教我的事
跑了那麼多次市場,跟賣菜阿嬤混熟後,學到不少挑油菜的撇步:
- 挑新鮮的秘訣:
- 看葉子:顏色要翠綠油亮,不要枯黃或爛葉。葉片要飽滿有精神,不要軟塌塌的。
- 看莖幹:莖部(菜心部位)要粗壯、飽滿、結實,捏起來硬挺有彈性。如果莖部看起來乾癟、纖維粗、甚至有空洞感,通常比較老,口感差。
- 看切口:根部切口要新鮮,顏色白淨或淡綠,沒有乾燥變黑或發黃。如果是一整株買,看根部是否帶點濕潤的泥土(表示剛採不久),但回家要仔細洗乾淨。
- 聞味道:新鮮的油菜有股清爽的蔬菜青味,沒有怪味或水傷的悶味。
- 儲存延長術:
- 不洗直接包:買回來如果沒馬上煮,絕對不要先洗!水氣會讓它爛更快。用廚房紙巾稍微包裹一下根部(吸濕),然後整把放入「開口的」塑膠袋或保鮮袋裡(袋口不要密封,保持一點透氣),直立放入冰箱蔬果冷藏室。這樣通常可以放個 3-4 天還不錯。
- 燙過冷凍:如果買太多吃不完,阿嬤教我一個好方法:把油菜洗淨、切成你要的大小(莖葉分開),燒一大鍋滾水,加一點鹽和油(保持翠綠),先把比較難熟的莖部下去燙約 30-40 秒,再下葉子燙 10-15 秒,立刻撈起泡冰水降溫。徹底瀝乾水分(可以用脫水蔬菜沙拉那種盆子甩乾),分裝進密封冷凍袋,壓平排出空氣後冷凍。要煮湯、煮麵或炒飯時,不用解凍直接丟下去煮,超級方便!風味當然比不上新鮮的,但比放到爛掉好太多了!這個方法救了我好多次。

Q&A:關於油菜料理,你可能想問...
Q1:油菜可以生吃嗎?像做沙拉那樣?
A:嗯...這個問題很有趣!理論上,清洗乾淨的嫩油菜葉子也許勉強可以?但我自己絕對不會!第一,油菜本身帶有一種天生的、不討厭但也不太適合生食的微苦味和生澀感,跟美生菜、蘿蔓那種清甜完全不同。第二,也是更重要的,臺灣的蔬菜種植環境(即使標榜無毒),生食還是有一定的風險考量(農藥殘留、蟲卵、細菌等)。所以強烈建議大家,油菜還是乖乖煮熟吃最安全、也最能展現它好吃的風味!想生食綠葉菜,還是選專門的萵苣類吧!
Q2:聽說油菜的莖(菜心)比葉子營養?真的假的?
A:這個說法「部分正確」啦!油菜整株營養都很豐富沒錯。但仔細比較起來,粗粗的莖部(菜心)確實是鈣質、膳食纖維的「大本營」!葉子部分則富含維生素A、C、K和一些植化素(像葉黃素)。所以簡單說:
* 想要補充鈣質和纖維:多吃肥厚的菜心準沒錯!像快炒或做成「油菜鹹」,都是好好利用菜心的好方法。
* 想要維生素A、C:鮮綠的葉子絕對是好來源,快炒最能保留營養。
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整株都吃,莖葉都不浪費,營養攝取最全面!
Q3:煮油菜時容易變黃,怎麼保持翠綠?
A:啊!這真的是廚房常見的困擾!幾個實用撇步分享:
1. 清洗後徹底瀝乾:葉子殘留太多水分下鍋,溫度立刻被拉低,容易變黃出水。
2. 火力要夠大、鍋要夠熱:快炒就是要「快」!鍋氣足才能在高溫短時間鎖住葉綠素。
3. 先下莖再下葉:莖比較難熟,先炒一下再下葉,葉子才不會過熟變黃。
4. 加點米酒或水降溫:沿鍋邊嗆入少量液體,瞬間降溫避免過熱燒焦,也能讓菜均勻受熱快熟。
5. 最後加鹽:鹽會讓蔬菜脫水,太早加容易讓葉子塌軟變黃。快起鍋前調味就好。
6. 汆燙時加鹽和油:如果是先燙再炒或涼拌,滾水中加一小匙鹽和幾滴油,燙好立刻泡冰水,能很好保持翠綠。不過家常快炒,掌握好前面幾點就很有感了!練習幾次就會抓到那個「黃金時間點」關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