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真心熱愛美食、特別喜歡在家搗鼓各種麵點的吃貨,我超懂那種想要親手做出蓬鬆柔軟、餡料飽滿完美包子的心情。外面買的固然方便,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,對吧?自己做,從揉麵開始,到揭開蒸籠那一刻的成就感,還有那股撲鼻的香氣,真的會上癮!今天,我就把我摸索了好久(當然也失敗過不少次),覺得最實用、最接地氣的幾個包子做法分享給大家,從經典肉包到創意口味都有,保證步驟清晰,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復刻!記住,做包子真的很看手感,多練習幾次,你也能成為包子大師!
目錄
嘿,別小看麵粉!包子皮的靈魂第一步
我剛開始學做包子的時候,真的栽在麵糰上好多次。不是發不起來,就是蒸好變石頭,或者皺巴巴像老太太的臉(哭)。後來才明白,包子做法裡,麵糰的狀態就是地基,太重要了!
麵粉選擇
別糾結了,中筋麵粉(就是普通麵粉)最百搭。什麼高筋低筋,留做麵包蛋糕去吧。牌子嘛,就看家裡有啥用啥,我試過好幾個臺灣常見的牌子,差別不是天壤之別。
水的學問
用溫水!摸著不燙手(大概35-40°C)那種最好。太熱會把酵母燙死(別問我怎麼知道的...),太冷酵母又睡懶覺不起床。水量呢?麵粉吸水性不同,別死磕配方,邊倒水邊用筷子攪成絮狀,感覺差不多幹溼均勻了,再上手揉。
酵母活化
我習慣先用一點點配方里的溫水(加一小撮糖更好),把乾酵母化開,等幾分鐘看到表面浮起一層小泡沫,哇,那就表示酵母菌活蹦亂跳了,可以放心倒入麵粉裡。直接撒乾酵母進去也行,但有時候天氣冷,發得慢,我就會先活化它。
揉麵目標
三光!盆光、手光、面光! 麵糰要揉到光滑不黏手。沒揉到位?那就歇個10分鐘(行話叫醒面),讓麵筋自己放鬆一下,再揉就容易光滑了。包子做法要好吃,這步不能偷懶!揉得越透,包子皮才會越有嚼勁又柔軟。
發酵關鍵
找個溫暖的地方讓它發胖!夏天室溫就行,冬天我試過放微波爐(旁邊放杯熱水關上門)、放烤箱(開個燈),甚至用電飯鍋保溫檔(要墊布別直接燙到盆底)。發到差不多兩倍大,手指沾粉戳個洞,洞口不回縮不塌陷,就完美了!時間?真說不準,看溫度看酵母活力,1-2小時都有可能,別光看鐘,看狀態! 有一次我急著出門,麵糰發過頭了,酸味重,蒸出來的包子一股酒味...教訓啊!
掌握髮酵,就成功了一半!
- 發酵不足:包子體僵硬,不夠蓬鬆。
- 發酵過度:酸味重,蒸的時候可能塌陷,組織粗糙。
- 剛剛好: 體積2倍大,手指戳洞緩慢回彈一點點,內部充滿均勻蜂窩。
經典不敗:家常鮮肉包(保證流汁!)
這個絕對是我家冰箱冷凍室的常備軍!早上蒸兩個,配杯豆漿,一整天元氣滿滿。重點就是肉餡要多汁不幹柴!
食材
類別 | 材料 | 份量 | 備註 (小撇步!) |
---|---|---|---|
麵團 | 中筋麵粉 | 500克 | |
溫水 | 260-280毫升 | 邊加邊調整 | |
乾酵母 | 5克 (約1.5茶匙) | 天氣冷可多加1克 | |
砂糖 | 10-20克 | 幫助發酵,吃不出甜味 | |
植物油或豬油 | 15克 | 讓皮更光滑柔軟 | |
鹽 | 一小撮 (約2克) | 增加麵筋韌性 | |
內餡 | 豬絞肉 (帶點肥) | 300克 | 我用梅花肉或胛心肉,肥瘦比3:7或4:6 |
青蔥末 | 3-4根 | 蔥綠蔥白都要 | |
薑末 | 1小塊 (約拇指大) | 去腥增香關鍵! | |
冷水或高湯 (冰的) | 80-100毫升 | 分次加入,讓肉吸水多汁 | |
醬油 | 2大匙 | 我用一般釀造醬油 | |
蠔油 | 1大匙 | 增加厚度 | |
白胡椒粉 | 適量 | 不可或缺的香氣 | |
香油 | 1大匙 | 最後淋上拌勻,香氣爆發 | |
鹽 | 適量 | 最後試味調整 | |
糖 (提鮮用) | 半茶匙 | 可省略,一點點幫助層次 |
做法
先搞定麵團:
把所有麵團材料(除了油)混合成絮狀,上手揉成團。這時會有點黏是正常的。把油加進去,繼續揉!使出你的洪荒之力,揉到麵團光滑有彈性(真的會有點累)。蓋上濕布或保鮮膜,放到溫暖處發酵到2倍大。這時間我們來做餡。
再來調神級肉餡(多汁秘訣在此!):
豬絞肉放大碗,加入薑末、醬油、蠔油、白胡椒粉、鹽、糖(如果用)。重點!用筷子或手,朝同一個方向用力攪拌,攪到肉開始有點黏性、感覺起膠了。然後!分3-4次加入冰水或冰高湯。每次加入後都要瘋狂攪打,讓肉完全把水「吃」進去,再加下一次。你會看到肉餡變得濕潤飽滿、黏糊糊又閃閃發亮的樣子。最後加入蔥花和香油,輕輕拌勻就好(別再死命攪,蔥會出水變味)。蓋上保鮮膜,放冰箱冷藏備用(冰過比較好包)。
組合與二次發酵:
麵團發好後拿出來,在撒了手粉的案板上,用力但溫柔地把氣泡壓出來排氣(這步叫「揉戧麵」,讓成品內部組織更細膩)。然後搓成長條,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劑子(我喜歡一個50-60克)。擀皮!重點:中間厚,邊緣薄! 這樣包餡才不會破底。取適量肉餡(別貪心!新手餡少點好包),用你喜歡的手法包起來(管它圓的、褶子多的,捏緊收口別漏湯就好!)。包好的包子墊上烘培紙,放在蒸籠裡(別擺太密,留膨脹空間),蓋上蓋子,讓它們在溫暖濕潤環境下二次發酵(鬆弛) 大約15-25分鐘。看到包子們明顯變胖、變輕盈,手指輕按會慢慢回彈,就OK了。
蒸!定生死的幾分鐘:
冷水上鍋?溫水上鍋?我試過都行,關鍵是火力!大火把水燒開,看到蒸氣猛烈衝上來後,轉中大火開始計時。蒸的時間看包子大小,一般這種大小的肉包,15分鐘就夠了。時間到!關火! 但千萬別馬上開蓋! 這是無數人血淚教訓!關火後悶5分鐘,讓溫度緩緩下降,避免內外溫差太大導致包子遇冷瞬間塌陷回縮。開蓋時小心別讓水滴到包子上。哇!香噴噴、白胖胖的鮮肉包出爐啦!趁熱咬一口,小心燙嘴和噴汁,那個滿足感,絕了!這就是包子做法的魅力!
創意風味:濃鬱咖哩醬香包(素食可調整)
吃膩了肉包?試試這個!濃鬱的咖哩醬香,帶點微辣,超級開胃。內餡濕潤度夠,冷了微波一下也好吃。素食朋友把肉換成杏鮑菇丁或豆乾丁一樣讚!
食材
類別 | 材料 | 份量 | 備註 (小撇步!) |
---|---|---|---|
麵團 | (同鮮肉包麵團) | 1份 | 份量跟鮮肉包一樣 |
內餡 | 豬絞肉或雞絞肉 | 250克 | 素食:杏鮑菇丁250克+豆乾丁150克 |
洋蔥末 | 半顆 (中小型) | 炒香用 | |
紅蘿蔔丁 | 1/3根 | 增加口感 | |
馬鈴薯丁 | 半顆 (中小型) | 煮過會化開增加濃稠度 | |
咖哩塊 (日式或印度式) | 2小塊 (約30-40克) | 選喜歡的口味和辣度 | |
水或高湯 | 約200毫升 | 調整濃稠用 | |
醬油 | 1大匙 | ||
糖 | 1茶匙 | 平衡味道 | |
植物油 | 1-2大匙 | 炒餡用 | |
(可選) 咖哩粉 | 1茶匙 | 增加香氣層次 | |
(可選) 椰漿或牛奶 | 50毫升 | 增加風味圓潤度 (素食也可用) |
做法
先炒香噴噴咖哩餡:
鍋裡放油,中小火爆香洋蔥末炒到透明軟化。加入絞肉炒散炒到變色(素食者這步放杏鮑菇丁、豆乾丁炒香炒乾)。加入紅蘿蔔丁、馬鈴薯丁翻炒幾下。倒入水或高湯,稍微淹過食材。加入咖哩塊、醬油、糖(還有可選的咖哩粉)。煮滾後轉小火,蓋鍋蓋燜煮約10-15分鐘,直到馬鈴薯軟爛、紅蘿蔔熟透。開蓋,用鍋鏟稍微壓碎一些馬鈴薯幫助濃稠。這時如果覺得太稀,開大火收汁到你想要的濃稠度(冷掉會更稠!)。如果加了椰漿或牛奶,最後再拌入煮勻即可。關火,徹底放涼(一定要涼透!不然包的時候燙手又容易破皮)。咖哩餡就完成啦!
包包子步驟同鮮肉包:
麵團發好、排氣、分劑子、擀皮(中間厚邊緣薄)。取適量冷卻的咖哩餡包入。二次發酵、蒸製、悶製的時間和方法,完全參照鮮肉包的步驟。蒸好開蓋,濃濃的咖哩香飄出來,金黃色的醬汁若隱若現,超誘人!這個包子做法絕對能讓餐桌亮起來!
甜點系:黑糖流沙包(爆漿小心機)
誰說包子只能是鹹的?這個黑糖流沙包,絕對是完美句點!熱騰騰咬開,濃鬱香甜的黑糖漿緩緩流出,帶著微微的鹹蛋黃香氣,超幸福!自己做流沙餡,材料單純,甜度還能自己調。
食材
類別 | 材料 | 份量 | 備註 (小撇步!) |
---|---|---|---|
麵團 | (同鮮肉包麵團) | 1份 | 麵團裡砂糖可以用黑糖代替一部分增添風味 |
流沙餡 | 無鹽奶油 | 70克 | 室溫軟化,很重要! |
糖粉 | 40-50克 | 用糖粉比較好融化,甜度自己調整 | |
鹹蛋黃 | 3個 | 蒸熟 (約10分鐘) 壓碎過篩成細沙 | |
奶粉 | 20克 | 增加奶香和濃稠感 | |
黑糖粉 (或黑糖蜜) | 40-50克 | 黑糖粉較佳,風味濃鬱 | |
(可選) 玉米澱粉 | 5克 | 幫助餡料凝固,冷掉後流動性會降低一點 |
做法
關鍵中的關鍵:流沙餡!
這餡要冷凍才好包!先把軟化的無鹽奶油用打蛋器打發到顏色變淡、質地蓬鬆。加入糖粉、黑糖粉、奶粉,繼續攪打均勻。加入過篩的鹹蛋黃沙,攪拌均勻。最後加入玉米澱粉(如果用),拌勻。重點: 把拌好的流沙餡整形成長條狀(或用小勺子挖成小球),放在鋪了烘焙紙的小盤子上,放進冷凍庫至少凍硬(1-2小時以上)。凍硬了超級好包!
包包子小技巧:
麵團發好、排氣、分劑子(流沙包可以小一點,劑子約35-40克)。擀皮(一樣中間厚邊緣薄)。重點來了!拿出凍得硬邦邦的流沙餡球,快速包入麵皮中。收口一定要捏緊捏死! 不然蒸的時候流沙會從縫隙噴出來!包好後一樣進行二次發酵(時間可以比鹹包子短一點,15分鐘左右,別發過頭),然後冷水或溫水上鍋蒸。蒸的時間要縮短! 水滾後中大火蒸約8-10分鐘即可!時間到關火悶3分鐘就開蓋!趁熱吃!小心燙口!那流出來的瞬間,成就感爆棚!這絕對是讓人驚豔的包子做法!
那些年我做包子踩過的坑... (血淚經驗談)
- 包子皮皺巴巴像鬼打牆?
- 發酵過度了啦!(麵團組織撐太大,蒸氣一衝就塌)
- 二次發酵沒到位,麵筋太緊繃。
- 蒸好馬上開蓋,冷空氣瞬間襲擊,熱包子皮立馬收縮!一定要悶!
- 蒸籠漏氣太嚴重,蒸氣不足或溫度不穩。
- 包子死硬像石頭?
- 發酵不足,酵母沒好好工作。
- 揉麵沒揉到位,麵筋沒形成。
- 蒸的時間不夠?或者火力太小?
- 用錯麵粉?低筋麵粉筋性不足撐不起來。
- 包子底黏在紙上破掉?
- 烘培紙沒用對?換好一點的專用蒸籠紙或抹油。
- 蒸好後包子底部還沒定型?關火悶的時間可以解決一部分。
- 蒸籠水汽太重,滴到包子底部?蓋子包塊布吸水或者用竹蒸籠。
- 包子開花露餡了?
- 收口沒捏緊!特別是流沙包,收口是生命線!
- 餡料水分太多,或者包的時候皮邊緣沾到油了(油會阻止麵皮黏合)。
- 二次發酵過頭,麵皮太鬆軟撐不住餡料。
- 肉餡又乾又柴沒湯汁?
- 選的肉太瘦了!帶點肥肉(或者加點豬皮凍)是關鍵。
- 沒有打水! 分次加水或高湯打到肉吃進去是肉包多汁的不二法門。
- 調味時鹽加太早?導致肉質變緊?可以晚點加鹽或醬油。
- 蒸過頭了啦!肉蒸太久也會變老變柴。
成功做包子的黃金守則 (懶人包)
- 麵團狀態是地基: 揉透、發酵看狀態(2倍大、戳洞測試)。
- 擀皮要講究: 中間厚,邊緣薄。
- 餡料處理是關鍵:
- 肉餡:打水!朝同方向攪上勁! 冷藏後好包。
- 咖哩等濕餡:必須徹底冷卻!
- 流沙餡:凍硬! 收口捏死!
- 二次發酵不能省: 包子變胖變輕盈,按壓慢回彈。
- 蒸製火力與時間:
- 鹹包子:水滾後中大火約15分鐘(視大小調整)。
- 甜包子/流沙包:水滾後中大火約8-10分鐘。
- 關火悶製最重要: 鹹包子悶5分鐘,甜包子悶3分鐘,絕對絕對不能省略!
- 蒸籠防滴水: 蓋子包布或選竹蒸籠。
- 多練習手感: 包子的手感真的很重要,失敗幾次很正常!
Q & A 時間:包子疑難雜症通通問!
Q1: 為什麼我的包子皮吃起來不夠柔軟,有點紮實?是不是發酵的問題?
A: 發酵絕對是可能原因之一(發酵不足或過度都會影響口感),但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點是揉麵不夠和排氣不夠徹底。揉麵不足,麵筋網路沒形成好,支撐力不夠,口感就會鬆散或死實。第一次發酵完的排氣(揉戧麵)沒做好,裡面大氣泡太多,蒸出來組織就不夠細膩柔軟。下次試著多揉幾分鐘麵團,排氣時多揉壓一會兒把大氣泡都擠掉看看!這也是包子做法裡細緻的部分。
Q2: 自己做老麵真的好麻煩,用速發酵母可以嗎?做出來的包子會差很多嗎?
A: 完全可以用速發酵母!我自己90%的時間都用速發酵母,方便省時。老麵確實會帶來更獨特的微酸風味和更Q一點的口感,但那需要時間培養和經驗。用速發酵母,只要掌握好我上面說的發酵狀態、揉麵、二次發酵和蒸製悶製這些關鍵步驟,一樣可以做出非常鬆軟好吃的包子!別被老麵嚇到了,先從酵母做起成功率更高。重點是動手做!
Q3: 蒸好的包子一次吃不完怎麼辦?如何儲存和復熱才不會變難吃?
A: 沒問題!我家常常一次做很多冷凍起來。
- 完全冷卻再冷凍:蒸好的包子一定要放到完全涼透,再裝入保鮮袋密封冷凍。熱的放進去會產生水氣導致冰晶,復熱後口感變差。
- 復熱秘訣:
- 冷藏的: 直接放進電鍋,外鍋加「半杯」水,按下開關,跳起來稍等再開蓋。或用蒸籠蒸5-8分鐘。
- 冷凍的: 不需要退冰! 冷凍包子表面稍微噴一點點水(防止表面乾硬),直接放進電鍋,外鍋加「一杯」水,按下開關,跳起來悶3-5分鐘再開蓋。用蒸籠的話,水滾後放上去蒸10-12分鐘左右。
- 微波爐: 冷凍包子放可微波容器,旁邊放一小杯水,蓋上蓋子(留縫),用中高火微波約1分半到2分鐘(視包子大小和微波爐功率調整,寧可不足再加,避免過頭變硬)。千萬不要直接高火長時間微波,會乾硬像石頭! 掌握這個包子做法後的儲存法,隨時都能吃到熱包子!
好啦,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!希望這些超級詳細、充滿我個人體悟(和失敗教訓)的包子做法分享,能幫到也想在家挑戰手工包子的你。記住,別怕失敗,多做幾次,手感自然就來了。看著家人朋友搶著吃你親手做的包子,那種快樂,真的什麼都比不上!快去廚房試試看吧!有問題隨時回來討論喔!